新闻2

22新闻图

新闻动态

文化自信焕发创新活力,设计助力文化传承新生

2020/07/27


_0.gif

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

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?什么样的文创才是大众真正需要的?什么样的文创才能更适应当代市场?人类文明的源头又在哪里?

带着这些思考,7月26日,以"设计赋能·文化新生"为主题的第5期GIDA未来设计沙龙成功举办,沙龙围绕文化创意产业、设计,分享新理念、新趋势,剖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,直播累计观看数达3万余人。

金芦苇工业设计奖中方主席、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何人可,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书记、副院长阎飞,L+品牌首席设计师李凤朗,朗图创意体联合创始人、朗图创意体华北区负责人冯晓出席沙龙,并进行了精彩分享。

广东省政协委员、中国工业设计协同创新平台秘书长、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主任、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执行长、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封昌红担任主持人。

_1.jpg

_2.png

独家分享


基于地域文化的设计创新

何人可

_3.jpg

何人可直播实时画面

何人可在分享中以“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”为案例,分享了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,利用设计作为手段,进一步解决当地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等全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等设计扶贫案例。

何人可提到,“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”不仅以湖南通道地名为来源,更蕴含着深层次的含义,我们期望通过这个项目,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通向当代生活的通道,也是中国文化实现国际传播的通道,最后期望通过项目打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际、国内市场通道。

_4.png

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,一定要实现“四化”,分别是数字化、当代化、全球化、商品化;最终实现“四个可持续”,即社会可持续、文化可持续、环境可持续、经济可持续。


双向传播 —— 构筑共通的文化创意空间

冯晓

_5.jpg

冯晓直播实时画面


冯晓从跨界整合的角度,剖析文创与商业间的关系,以“喜茶、海底捞、全棉时代、T2”等品牌案例,针对构筑受众与品牌间交融的共通空间展开分享。

_6.png

冯晓提到,很多时候,促使我们选择的原因是共通的文化观念,这也是所有品牌热烈追逐的——品牌无形附加值。

冯晓从“受众方传播”与“品牌方传播”两个角度,分享了如何构建共通的文化观念,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。他表示,受众方传播要求我们读懂受众,品牌方传播要求品牌文化被读懂。

_7.png

冯晓以猫王音箱、王者荣耀等作为案例,剖析受众方需求特点:

镌刻着民族血脉的文化信仰;

渴望社会意义上的身份认同;

推崇手作温度和情怀美感。

_8.png

品牌方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创造:

留韵:历史传承 文化活化;

塑形:美化外在,凸显特色;

跨界:寻求契合 积极衍生;

普及:让文化下沉 贴合市场。


最后,冯晓表示,我们期望借助创意设计的活力,对于建筑/空间/品牌/产品进行提升与内在激活,达成双向沟通,为品牌和消费人群构筑共同的文化创意空间,彼此认知理解。


文化根基引领中国风潮

阎飞

_9.jpg

阎飞直播实时画面


阎飞从陶瓷设计角度对故宫文创及传统陶瓷等案例进行讲解分析,介绍了中国陶瓷文化的悠久历史,阐述了文化自信在创新创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为文创作品设计提出实用性建议。

阎飞表示,陶瓷曾在西方被称为白金,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,我们拥有不可替代中国文化根基,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自觉自知,来自于笃行实干,来自于开放包容,文化自信是—种社会价值观,是创新创造的驱动力。

_10.jpg

设计师们的使命应当是为中国而设计,必须要突出中国特色,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今后和未来要坚守的文化底线。

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设计思维的方方面面中, 将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熔铸为设计师的中国文化自信观。

_11.png

这将重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、 当代中国间的血脉联系, 形成中国设计的个性和特色, 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, 这也是中国设计崛起的灵魂所在, 是设计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。


万年文明延续的中国现代设计

李凤朗

_12.jpg

李凤朗直播实时画面


李凤朗从史前文明遗迹视角出发,将当代设计及未来发展拉回到史前角度,作为创作的新起点,展开独特观点的设计分享。

李凤朗表示,过去一百多万年前,人类祖先与自然的融合度远远高于现代。相对于今天,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亲近。

_13.png

站在生活角度,以现代语境来看,当时的陶器正是现代生活中缺失的,是现代人丢失掉又不断寻找的,所以,我们为何不回头了解、学习人类祖先与环境的相处方式?

以康斯坦丁·布朗库西、亨利.摩尔、阿尔里托.贾科梅蒂、毕加索等4位现代艺术家为例,展现几万年以来史前文明与现代的完美结合。

_14.png李凤朗以“捧着”的史前跨文化语言为灵感,设计了“蛋系列”器皿——捧着的陶器。他表示,把不同文化饮品当一个系统来看,“捧着”的方式是一致的,无论是喝茶还是喝咖啡,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分享文化来源。

_15.png

最后,李凤朗表示,从史前文明理念出发寻找中国面向世界的产品轮廓线,山水之内,看到美好生活着的人们。

_16.png

云袭解惑

在云袭解惑环节,有3名幸运观众成功连线演讲嘉宾,与各位嘉宾打破界限,在线交流,实现思维云碰撞。

_17.jpg

云袭解惑环节互动实时画面


 1、怎样让文创产品在保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,进入生活日常?

提问李凤朗 

李凤朗从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,解答观众提问:

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要坚持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。

每件产品都拥有独立的属性,设计师应该善于发现“产品性格”,我们甚至可以对“文创”进行全新诠释,将眼前看到的标签去掉,找到其独特的点,打破传统束缚,才能面向未来。


 2、好的文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?

提问阎飞 

阎飞从文化表达、审美、经济等多个角度解答观众提问,他表示:

随着时代的发展,文创的概念逐渐变得不同,好的文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?首先对于“好”的定义有太多种,之间产生的细节问题也是十分丰富的。但是从最根本的字面意义上讲,好的文创第一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与表现,第二是一定有各种形式的创意为其赋能。

不论是哪种文创,首先它要符合大众意义下的审美标准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最后它一定是一件经济适度的,可以进行流通的产品。


 3、文化创意如何才能实现升值?

提问冯晓 

冯晓以丰富的品牌文化打造经验,分享相关理念:

文化创意本身是一个递进关系,其中打造文化认同是基础,然后才可以谈创意。纵观市面上价值得到很好提升的文化创意品牌,第一文化的传承、提炼一定是被目标受众认可的,文创产品才能真正走向市场。

另外,应该摒弃我们常提到的“傻、大、笨、粗”,充分考量产品适用于消费者应用场景,最终实现氛围认同,才能为价值提升打好基础。


_18.png

直播过程中,线上观众纷纷发表参与沙龙感受及对文创发展的见解,我们从中选取优秀留言,赠送限定款设计之礼。

一等奖留言

云观众:陈 文化自信,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、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,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。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,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,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,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。

二等奖留言

01云观众:X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,在民族母体中孕育、成长与发展,它以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、带着泥土的芬芳、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,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。

02云观众:蛰蛰伏伏 设计是什么?未来的设计是什么?设计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。通过设计对某一事物赋予其内涵及灵魂,解决实际需求问题,创造精神满足,促使文化流传,去糟粕,留精华。

三等奖留言

01云观众:新鲜萝卜皮 保留传统,赋予新的创意,以设计的力量让值得保留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。

02云观众:Anneyzk 文创设计是一个现实范围很广的设计应用,希望可以很好的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融合,设计出更多有内涵的文创产品,故宫文创周边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,希望接下里所有的文创都可以设计得那么优秀。

03云观众:珣子Angela 寻找到全球文化的共性,找到人类面向未知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,凝结成生活方式,固化为物。这个物,其实凝结了人类万年的智慧,在时空范围内得到了印证,又有全球的共性。这个联通文化和产业的尝试太棒了。

22.png

_22.png

一言一物


沙龙最后,各位嘉宾分别以一本书、一句有力量的话语作为结尾,为线上观众献上一份精神之礼。


冯  晓

《品牌思维》

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,愿所有创意同仁都身体力行为自己的事业不断奋斗。


阎  飞

《中国陶瓷史》

担负自身责任,坚定文化自信。


李凤朗
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希望更多人在读书之余,可以关注中国至少50家史前博物馆,丰富自己的知识。

用“捧着”的心态面对全世界,找到更多朋友和共鸣,这是文化真正的起点,也是一种设计表达。


封昌红

《给设计以灵魂》

以“捧着”的心态,让世界看见影响世界的中国设计。


_23.jpg

_24.png

精彩预告


GIDA未来设计沙龙已经连续陪伴大家5期,接下来,沙龙将继续邀请国内外设计领域与产业、科技、风投、媒体等其它相关领域嘉宾,分享新观念、新趋势、经典案例,针对不同主题,剖析行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短板,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。聚焦当今社会语境下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,以工业设计的力量进行介入、引导、赋能。

请持续关注我们